个人详细简介
 校级教学名师奖 
 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 
 课程思政理论课教师 
 名师心得 
 名师寄语 
 
 
当前位置: 首页>>个人详细简介
 
个人详细简介

个人详细简介


序号

兼任职务

时间

支撑材料

1

2018年广东工业大学校级教学名师

2018.10

点击查看

2

广东工业大学首批重点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

2018.06

点击查看

3

广东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理论课教师(双聘三年)

2020.09-2023.08

点击查看

 

 

名师心得:


一、名师对课程教学的认识

“互联网+”作为当前社会变革转型的重要技术力量,无疑成为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教师应主动顺势而为,以“互联网+”作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风向标助推高等教育现代化。身处当前人工智能渗透生活方方面面的世情、当代大学生成为“数字原住民”的学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情教育大环境,教师不仅聚焦于教学模式创新,还要着眼于自身教学观念重塑和身份转型,教师应从观念到技术再到方法三个递进层次来逐渐克服长期以来业已形成的固化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等等,坚定不移地回归人本教育,从纯粹授业解惑的教师身份转型到善解人意的教育家,只有设身处地为学习者着想,才能找准教育前进方向,在教学设计上对症下药,做出创新尝试。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理论与实践双驱动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促进“低年级悟性开发、高年级导师引领”的无缝衔接,为建筑学主干课程打造核心一流课程,通过依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互联网络来辅助教研,探索建筑设计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多元融通教学模式与方法,打造多维协同的设计学习体验,不断提高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容量与质量,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名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1)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深入学习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徐宝生的讲话,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

建筑设计课程以 “内外融通、德育润泽”的教育理念为导向,立足岭南地缘优势和把握新时代发展脉搏,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结合建筑设计课程特色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把握课程立德树人目标,旨在培养符合党、国家、社会发展所需具有“以创意设计带动问题深度解析与综合解决”能力和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健全品德、法治意识、科学精神、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的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

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慕课等这种新型课程与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的围墙,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真正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

我校作为具有建筑学学科专业优势和建筑设计教学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势的高校,可凭借受众面广量大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重点,致力于以学为本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改革,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在线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推动优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不同类型高校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应用、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推进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三、名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将课程思政融合一流课程建设,以创新教学改革为抓手,课程精选优质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素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系列信息化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以教师学术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通过推动“五个融合”拓展了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

 

1 课程推动“五个融合”的教学方法改革思路与要点

改革思路

改革要点

党建引领教学科研融合

将党建工作与教研需求有机结合,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文化自信等教研活动。实现教研与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

以“内外融通、德育润泽”的教育理念为导向,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课程思政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融合

从2005年起先后自主建设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7个,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和生动性,营造更为开放与个性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生态环境,全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融合

促使教学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的动态管理,形成对校园建筑设计从“激发兴趣”到“领悟门道”的学习闭环。

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

创设多元化产学研教学基地,组织多样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教师统筹开展“导师工作坊”活动,鼓励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项目中。

 

 

 

名师寄语:

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学实干,脚踏实地,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校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29号 邮编:510090  

粤ICP备05008833号